花会旧时统称“会”,前边再冠上各档会的形式,便是其会档的名称,如高跪会、小车会、竹马会等。花会的演出活动叫“走会”。过去的会分为三大类,一类是真正参加表演的会档;一类是各种灯会,如“九曲黄河灯”,还有一类服务性的组织也称为会,如“粥茶豆老会”、“禅尘老会”等。
我国的花会活动历史悠久,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即已形成。从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:花会从其形成到发展,都与宗教活动紧密相关。北魏杨之所著的《洛阳伽蓝记》中有关宗教浴佛节的记载中写道:“四月七日,京师诸像①皆来此寺③至八日节》,以次入宣门,向阁阖宫前受皇帝散花。于时金花映日,宝盖浮云,幢若林,香烟似雾。梵乐法音,动天地。百戏腾骤,所在比.③”。这里所说的百戏,是“辟邪、师子@导引其前,吞刀吐火,腾骤一面,……”等佛像前的“仪仗队”,也可以说,这是我国最早的走会形式。
现在仍盛行的农历正月十五灯节走会始自东汉,最初也是由宗教活动的“燃灯法会”发展而来。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娱乐为主,宗教的色彩反而不浓了。有记载说;,(隋大业六年)正月十五日,在洛阳陈百戏,夸示各族君长,终宵灯火不息,声闻数十
里,到月底始止。元宵行乐之盛始此。”便可说明这一情况。现在的很多会档,如竹马、大头和尚、扑蝴蝶、旱船等,在宋代便已流行。《武林旧事》中所记述宋代的民间社火,就有71种之多。